喜姐说写作(11)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写作大纲,很重要

喜姐在上一篇里说,你想写书,我先要看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当然,只有内容简介是不够的,还要看写作大纲。

大纲,不仅仅是写给别人看的,更重要的是写给自己的。它约束你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不会偏离了既定的创作目标。

写书时大纲之重要,好比盖框架结构的房子。如果你已经搭了一个框架,然后你后来盖的时候却完全不管这个框架,而随意拆梁、加墙。那你盖起来的房子也许偶然机遇能成为毕加索艺术作品,但是更大可能是成为豆腐渣工程。而如果搭积木房子,则边想边搭没有整体规划也无妨。

这时候,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作者朋友问:我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写提纲,我连腹稿都不打,我灵感来了,双手十指飞舞,两个小时就写完3000字。

这我是相信的。很多人有这样的能力。但是,即使如此,写书一定要先编写大纲。这不是因为其他原因,就是因为,写书,一般来说都在20万字以上,至少也在10万字以上,创作的时间常常在三个月以上。而一篇文章,一般则是1000-5000字。只相当于一本几百页的书里的一两页纸。创作时间通常就是几个小时到几天。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化。**这是我们中学物理课学过的道理。

写文章不一定写大纲,首先因为字数少,你也会很自然的在1000-2000字里写清楚一件事,那这篇文章就不会太差。第二,因为对于千字左右文章的框架和结构,在中学写作文的时候,你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有起势,有故事,有转折,有分析,有结局,每一段开头或结尾,别忘了画龙点睛……听老师说这些,虽然你烦透了,但是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你写短文的习惯思维。

然而,当字数达到十几万字以上的时候,如果你事先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写作过程中,很快就会陷入混乱,有的地方重复,有的段落疏漏,有的案例写完之后,发现里边涉及到很多概念还没有讲解,读者可能看不懂,于是你再到前面的章节去找补这些概念,补得更加凌乱……

编写大纲,有一定之规吗?怎样编写科技图书的大纲?

“好吧好吧,那我编个大纲!可是怎么编呢?我把我写过的网络文章的目录提交给你算不算?“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发散—收敛“这一思考工具应用到编写大纲上。

先发散,考虑多种可能,多种方向,多种机会。你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各种经验,这些东西都散落在你的大脑里。但是它们繁杂纷乱。它们在大脑里各处游走。

当你想写书的时候,它们都涌来,你觉得你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你又觉得无从开始。

你的大脑说,奥,我懂的可实在太多了!这些繁杂的信息,我真的不知如何处理啦!

怎么办呢?这时候你需要用收敛工具。你需要进行信息分类。对于一项写书这样的大工程来说,你需要先找到核心。信息分类的方法就如我们对硬盘分区和创建文件夹一样。

内容简介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写什么内容。
而写作大纲解决的主要问题,则更加细化,如何安排这些内容,前后顺序如何,逻辑关系如何,对于每一个大块的内容(一篇、一章)如何分解、细化和安排(一节、一小节)。
在写书的时候,我们要求自己先写出好的大纲,编好二级甚至三级目录,然后再按顺序写作。这是为了规范我们的思维,约束我们的思维,也就是说,当我们定好一个主题,我们不再漫无目的地去发散,而必须要有适当的收敛。

可能你会说,我看到很多网红作家。他们在网络上今天说东明天说西,想到哪写到哪,写了很多零零散散的小碎片文章。后来呢,把这些碎片综合,综合,就是一本书了,出版社编辑没像你这么费劲啊。

不错,这种现象是有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大量拥趸的明星(不限于娱乐圈)来说,偶像力量强大,网文简单集结成册的书,确实有很多。不过,我们这里说的不是这类主题分散的偶像作品集。因为这类书的很大一部分价值是偶像的品牌带来的附加价值。(如果你已经是大腕儿、网红,这种方法可以考虑。)

而一本能够帮助读者建立知识体系,完整学习某一学科知识(或者技能),更具备系统学习价值的、有长期保留、随时查阅价值的书,则是反过来的,是图书给作者的品牌带来附加价值。

创作故事

以下,是《职场深度修炼》酝酿大纲到出版过程中编辑和作者的对话

一本书从策划到出版的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主要内容和大纲。

——马老师,刚才我听到你分享了非常细致的职场行为细节,比如怎么和外国合作伙伴交换名片,这样的内容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觉得很有价值,想不想写成一本书,指导职场人更快成长?

      ——谢谢!这些非常琐碎细小的内容也可以出书吗?那太好了!
复制代码

——我认为这些内容对职场人是非常重要、很有价值的。但是我现在还不能保证。因为选题需要审核,需要先需要准备内容简介和一个好的大纲。

      ——我分别讲解打电话、交换名片、写邮件、接待客户……这些不同方面的职场细节,把下面这些内容分章讲解可以吗?
复制代码

第一章 初入职场、
第二章 如何组织会议、
第三章 日本文化在日常工作的体现、
第四章 如何拜访日本客户、
第五章 职场上的有效沟通、
第六章 如何送迎客户、
第七章 商务谈判*

——作为一本书内容的基本雏形,这些已经很不错。但是,一本书,如果只是简单讲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就有点像员工守则,这是不够的,也不吸引人。

建议您按照职场新人成长的过程,梳理内容的逻辑关系,由基础到提升,不仅仅停留在基本规范上。另外,可以从故事、案例、场景、方法、理念等不同角度写,写成年轻人喜好的样式。

每一章,最好对内容进行总体介绍。这些方法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做这样的总结?针对哪些读者?他们的特点是什么?要把这些想好,内容喜好到各个小节。

——好的,明白啦!我重新梳理一下整体内容,分篇从基础到高级来讲。在讲解每一个职场细节、职场行为规范、职场管理方法之前,进行概述,讲清楚理念,让读者能够掌握要领,再通过职场故事展开,让读者易读、易学。
复制代码

——对,期待您的新大纲。

新的大纲:

image.png

编写内容简介和图书大纲的过程,是确定写作主题,理清写作思路的过程。

经过再三考虑确定的大纲,编辑希望你能够尽量保持不变,这是瀑布开发模型;也可能你才思敏捷,更习惯于经常调整,是敏捷开发模式。采用哪种工作模式,不仅仅决定于作者,还决定于编辑,以及出版社。

这些与你做IT项目异曲同工。对吗?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