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系列之封装

这是我参与更文挑战的第4天,活动详情查看: 更文挑战

封装是在抽象基础上决定信息是否公开,以及公开等级,核心问题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暴露哪些信息。

抽象是要找到成员和行为的共性,成员是行为的基本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不能直接对外暴露。封装的主要任务是对成员、数据、部分内部敏感行为实现隐藏

对成员的访问与修改必须通过定义公共的接口来进行,另外某些敏感方法或者外部不需要感知的复杂逻辑处理,一般也会进行封装。

像智能音箱,与用户交互的唯一接口就是语音输入,封装了内部的实现细节和相关数据。

设计模式七大原则之一的迪米特法则也说明了封装的要求,A 接口使用 B 接口,对 B 知道的要尽可能少

包(package)这个名称就很明显体现了封装的含义,它能起到把一个模块封装到一起,并由几个接口开放给使用方。使用方只能看到接口信息,而看不到接口实现。另外包解决重名问题,相同类名在相同路径下是不允许的,切换包路径就可以起相同的类名。

访问权限控制

我们编写的程序要想让使用方,能看到一些信息,又不能看到另外一些信息,这就涉及到信息隐藏了。

信息隐藏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可以防止类的使用者意外损坏数据,对任何实现细节所作的修改不会影响到使用该类的其它代码,也使类更易于使用。

那在 Java 里,实现信息隐藏的就是访问权限控制机制了。Java 的访问权限控制有 4 个访问修饰符:publicprotectedprivate 和缺省。可以使用这四个访问修饰符修饰类的成员,它们在不同位置的可访问性如下表所示。

位置\访问修饰符 public protected 缺省 private
本类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本包 可以 可以 可以 不可以
子类 可以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所有 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不可以

你会发现 public 不受任何限制,本类和非本类都可以随意访问(全局友好)。protected 本类及其子类可以访问(父子友好),同一个包中的其它类也可以访问(包内友好)。而缺省的时候,只有相同包中的类可以访问(包内友好)。private 只有本类可以访问,其余都不可以(类内友好)。

除了为类成员添加访问权限控制外,也可以在定义类的时候,为类添加访问修饰符,对类进行访问权限控制。不过对类使用的访问修饰符只有 public 和缺省两种,访问范围也分别是全局友好和包内友好。

getter 与 setter

为了让类成员不对外直接暴露,我们经常把成员变量的访问权限设置成 private,而成员值的访问与修改使用相应的 getter/setter 方法。而不是对 public 的成员进行读取和修改。

package cn.java4u.oo.packagedemo;

/**
 * getter 和 setter 演示
 * @author 蜗牛
 * @from 公众号:蜗牛互联网
 */
public class GetterSetterDemo {

    /**
     * 成员变量私有化
     */
    private String name;

    /**
     * 公开方法获取成员变量值
     *
     * @return 名称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 公开方法设置成员变量值
     *
     * @param name 名称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复制代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