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入职较强的前端团队是好事么

前端早早聊大会,与掘金联合举办。加 codingdreamer 进大会技术群,赢在新的起跑线。


第二十八届|前端 WebGL 专场,2021 年要不要押宝 WebGL 弯道超车,6-26 全天直播,9 位讲师(阿里云/蚂蚁/美团/小米等),报名上车? ):

image.png
所有往期都有全程录播,上手年票一次性解锁全部


正文如下

靠运气获得的 Offer,有时候还要靠实力被劝退。

几周前辅导了一个童鞋,他是去年 10 月入职了一家新公司,去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绩效为 B 减,推迟了一个月转了正,今年第一个季度的绩效是 B,第二季度的绩效又被评定为了 C,本季度奖金全无,结合前面连续两个季度的绩效,公司准备劝退他,给了他最后一个月的观察改进机会,甚至他如果想要放弃这个月的改进,离职的话公司也会保护他的绩效结果,也就是在背调时候配合他,如果他想要争取一把,公司是愿意再给一个月机会,但此时他的心态已经崩塌了,脑子里开始有了各种想法,有自我怀疑,有对公司制度的不满,有立刻跳槽离职的想法,所谓心神不安,在这种心态下来应付日常的工作都已经很吃力了,要想绝地反弹,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改善提升谈何容易,于是他找我来求助,针对他的建议放到后文再聊,先聊下本文的核心观点:

当你的能力与团队整体能力平均水平,有较明显的差距的时候,入职这样的团队未必是好事,也许对于一些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强大的学习能力、强悍的执行力的童鞋是一件好事,但对你则未必是,尤其是当这个团队的竞争烈度很高,或者是你与团队整体水平有水平的时候,无论是整体产出的研发业绩,还是关键项目的技术攻关,你都有可能因为拖后腿而成为团队的底层,一旦这家公司有绩效考核或者是末尾淘汰的机制,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出现风险。

从 2020 疫情年开始,大量的公司把「提效降本」提上日程,来应对前中后疫情时代业务和财务的不确定性,比如像传统企业「碧桂园」「百丽集团」「鼎泰丰」花更多的精力做新员工的培训、内部 SOP 的梳理和微课制作、在线考试和数据化的巡店监控等,目的都是最大化的提升员工的单兵作战能力、内部的协同效率和整体的项目推进成本。

传统大公司如此,号称「更“卷”」的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更是如此,恨不得把一个人掰开当三个人用,而中小型公司特别是创业公司的众多业务线发展不符合预期,就有相当数量的公司开始砍业务、裁撤团队、压缩研发团队成本…,在这个行业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前端工程师,都把中大厂、大厂作为了职业目标,虽然未必能获得预期的财务收益和成长收益(大厂团队和氛围并非都那么香),至少这个目标设定是可以对抗在非大厂的不确定性。

这也就解释了目前社区整体的风向为什么是往大厂进,至少在我接触到了几千个前端,近 2 年经我内推和辅导跳进去到大厂就有上百个人,在我的前端管理群里,有小 1/3 的前端主管,都切换到了中大厂或者大厂,也是因为他原来所在的公司不足以承载他的成长预期和对抗风险。

上面聊这个「进大厂」的背景,不是说这个风向不好,恰恰是正常的职业变迁过程,我也是鼓励更多童鞋都到大厂历练一圈,之后再回到中小厂发光发热,在更自由的空间里发挥热量,关于进大厂,我之前还专门写了一篇 – 《你为什么迟迟进不去大厂》,也引发了很多的讨论,我们都希望进大厂这件事是一个自然的职业选择和客观的行业现象,但体现在每一个个体上,就难免会有每个人的特殊性。

但对于「将目标设定为进大厂」的童鞋,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件事:类「大厂」的一些较强的前端团队真的适合当下的自己么?

如前文提到的众多公司的「提效降本」的变化,也预示着更多的团队会更锁定这一个目标,在公司做很多事情会挑战你为什么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做完对业务有什么明显的收益?这些收益能量化么如何量化?也预示着这样的团队内部的整体的竞争力会更加的激烈,如果这个公司有强考核,那么竞争就必然是靠实力讲话的竞争,而实力高下在一个公司的团队中,本身就是正常现象,只是互联网公司很多时候把一个团队福利和氛围粉饰的过于美好,而导致真正「如战场的商场」的公司中开始有硬考核时和高烈度竞争时,我们就感到了不适应。

而在这种不适应底下,就一定会有童鞋不符合团队的期望(老板的期望)而被倒排名,晋升无望、加薪无望、奖金无望、更优质的项目机会分配无望,最后被边缘化甚至被劝退,这个事情本身是很冰冷的,抛开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在一开始选择 Offer 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这两年,我大概辅导了有几十例的极端职场情况,类似「无法转正」「绩效垫底」「被边缘化」「被劝退」甚至「被辞退」的数量并不少,其中相当一部分童鞋的工资还相当的高,比如有一个童鞋手上本来有五个 Offer,薪资普遍在 22k~26k 之间,但有一个公司的 Offer 开的奇高,开到了 33k,而这个团队的整体实力也确实比较强,普遍比他的能力要好一个层级,于是入职过去,结果头半年干的特别难受,因为有一些项目的确是超出了他的能力,他加班加点还是很难保障项目的进度和交付质量,好歹是后面转正了,但由于一开始半年没有在团队中充分证明自己的实力并站稳脚跟,他已经很难争取到较好的项目机会了,逐步被边缘化,于是在后面的年度考核时,由于不满足绩效期望,而被大团队安排转岗去了一个创新型业务部门,这个部门的整体技术水平比之前团队低了不少,他利用这次机会站稳脚跟了,只是刚站稳没多久,这个创新业务发展的不太好,开始裁减人员,他在被裁剪的名单中,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找到我求助,像这样的职场情况,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一旦是以被劝退或者被辞退,不仅是中断了成长的连续性,对于后面公司的背调都极为不利,影响是很深远的。

当你跳槽拿到很多 Offer 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获得这个团队的更多信息,了解这个团队的日常事务的整体难度系数和人员能力的大概分布,了解这个团队的绩效考察方式和产研的流程,不要被公司的外在光环或者薪资所绑架,做出冲动的选择。

还有童鞋,情况是反过来的,入职的团队整体水平是低于自己的,这样的团队也对个人成长不利,当然如果你是自带体系去带团队或者核心研发,那问题不大,相当于整个团队要因为你而变化。

现实情况是,更多的前端童鞋入职的团队,整体水平与自己差不太多,好也没好太多,坏也没坏太多,自己在这样的团队中,总是感觉发不上力,方向也不清晰,往外面跳,手上有没有太扎实的功夫和成果,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这样的局面中挣扎很久。

我们理想的情况是,每次都往上走一个台阶甚至走两个台阶,步子不要迈得太大,也不原地踏步,但这背后既有行业的变化和公司的调整,也有自己的准备和相当成分的运气,职业走的顺的童鞋,的确是少数。

回到文首,我给了他如下的建议,如果未来一天你遇到类似状况,可以借鉴下:

  • 明白自己过往跳槽已经过于高频,主观上这次机会要尽量抓住,不要懊悔放弃
  • 公司一再给自己机会,说明客观上对自己还是心慈手软的,只是迫于制度不得不做决定
  • 做心理建设,理解这一关是不好过,要稳住情绪,哪怕是真被劝退,也要站好最后一岗
  • 跟老板和 HR 再对焦一下,充分交换意见,弄清楚自己在哪几个点上不满足期望,自己做到什么样的结果,是符合预期的,并把这个改进建议文字化,三方针对每一个点达成共识,这几点自己搞不定,也就认了,如果能搞定,公司要履行承诺,解除这个改进观察期
  • 在目前当下进行的项目中,积极的跟进项目进度,在交付速度和质量上,结合我提的项目建议去想法设法改善,争取接下来交付的项目不出问题
  • 虽然团队大部分人比自己强,但要拿出自己的优势和长板来融入这个团队,尤其是那些别人不愿意干没能力干的事情(结合他的情况想了几个方向),自己大胆去推进,充分展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

比起灰溜溜的走掉,大大方方的努力和认输更能获得团队的肯定,最起码留下了一个不轻易放弃的印象,另外自己在这个关卡上有拼过一把,不会留下遗憾,而且经历这次时间,自己也一定会获得不一样的成长。

端午前,他找我同步了下进度,说跟团队和 HR 达成共识了,这两周表现也不错,他老板和 HR 表示如果到月底,以这样的状态和产出工作,到月底解除观察问题不大,毕竟已经在团队里培养了大半年了,真走了人还得另外招聘。

所以,入职较强的前端团队是好事么,绝大多数时候是的,但当你与该团队有较大差距的时候,或者对团队的能力和淘汰机制了解不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每一份工作都是好几年青春,值得你花时间思量再思量。


别忘了第二十八届|前端 WebGL 专场,2021 年要不要押宝 WebGL 弯道超车,6-26 全天直播,9 位讲师(阿里云/蚂蚁/美团/小米等),点我上车? (报名地址):

image.png

所有往期都有全程录播,可以购买年票一次性解锁全部

?更多活动


点赞,Mark 一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