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转码,我在字节跳动这一年|2021 年中总结

虽说是年中总结,但是发现自己好像从来还没有总结过这一段奇妙的转行经验,因此借这个机会,也算是给自己过去几年的一个交代。

故事的开端

2016 年的秋天,我跟很多即将毕业的迷茫大学生一样,一边实习,一边参加秋招。或许是学校的名声给了我自视甚高的“勇气”,或许是忙碌的实习工作让我应接不暇,又或许是自己根本没想清楚职业规划,总之,我经历了惨痛的秋招——颗粒无收。

我的读的是一个比较冷门的经管类专业,当时一心想当一名产品经理。在那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或许现在也是),校招现场简历最厚的那一摞不用看都知道是产品岗——竞争相当激烈。接近一年的产品实习经验,加上身经数场惊心动魄的群面,我不再头铁,换了个赛道,总算是抓住了春招的尾巴,进入了一家二线大厂,做项目管理的工作。

在将近第二年的时候,我愈发觉得现在的工作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想回过头继续去做产品。当时之所以一心想做产品,是因为我很喜欢创造一些新东西。后来在工作中经常找开发解决问题,总觉得不得劲儿,很想自己去做那个解决问题的人。

经过一番思索,我选择转行设计。没错,我想当一个香喷喷的设计师,做一个时尚的都市丽人。于是我辗转于某乎、招聘软件,总结出一份包含设计师分类、职业前景、薪资水平、日常工作情况等的表格,最终决定做 UI 设计师,还非常详细地制订了一份学习路线。或许是这份学习路线里的进阶阶段包含了一些前端相关的技能,总之契机我已记不太清,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决定转行

我要转开发!我要写代码!我要当黑客(bushi)!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我已经写下了 Hello World。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白天上班,晚上一头扎进技术的海洋。一边迷茫着,一边焦虑着,一边又不敢停下学习的脚步。当时在某乎搜了很多大佬的转行经历,倍受鼓舞,于是给自己整理了一条学习路线,制订了学习计划,包括一些书单、视频、博客等(有人感兴趣的话,改天可以另开一篇文章讲一下(或许))。

就这么自学了几个月,感觉老这样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下定决心干脆脱产学习算了。然而就在辞职的第二周,我拿到了一个创业公司的 offer。

第一天上班的时候,我感到非常新奇和不可思议,我竟然真的成为了一名程序员,坐在工位上写代码都在窃喜。

与字节结缘

2020 年上半年的时候,刚复工没多久,我又一次选择了裸辞。或许出于对自己非科班出身的介怀,又或许只是想踏踏实实接受比较系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前一年的时候我就又一次萌生了考计算机研的想法,把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四件套都恶补了个遍。总之我又想脱产学习了。

4 月中旬的时候,我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业游民。当时告诉自己,冲一波大厂,不行的话就去考研,我甚至抽空还回学校看了一下房子,等这边房子到期就搬到学校里天天泡馆。

(当时在学校看房的时候,临近黄昏,觉得这种处在人生转折点的迷茫感受很奇妙,于是随手拍了一张)
image.png

后来收到了字节的面试邀请,结局你们也知道,我通过了面试,拿到了 offer,导致那一年的考研大军直接少掉了一名强有力的竞争者(bushi)。

字节的面试效率很高,不过我为了提高把握,每次约下一轮面试时间的时候都给自己预留了很长时间,然后在这段时间里疯狂学习。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及时总结输出学习成果,我当时也总结了许多专题文章。结果面试的时候发现面试官都看过我的文章,并且很少会重复问已经写过文章的知识点。(所以发现了吗?快把不熟悉的知识点写一篇博客出来~)附上我当时写的一些文章吧:

异步编程相关:

事件循环:

性能优化:

HTTP:

浏览器渲染:

模块化:

当时还看了 Vue 源码,可惜时间(landuo)原因,没有总结文章,现在发现很多都已经忘了,怎一个亏字了得。

在字节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刚来的时候,面对周围这么多厉害的同事,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忐忑和焦虑。我当时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我重构了它?。此前我是 Vue 技术栈,现在需要转到 React。因为我是产品出身,当时的项目组没有产品的角色,所以我就自己上了。重新规划功能的组织方式、页面交互和样式,画原型,拉大家一起沟通评审,最终确定了方案,然后我就开始埋头开发了,最终圆满完成。

大概也是出于初来的不安,所以没有想太多,有活儿就上了,没有产品设计咱就顶上,毕竟不懂设计的产品不是好前端?!因此那一年领导的评价也很不错。

除了业务开发,也开始造轮子了。刚开始是别人带着造,现在自己有了想法,自己主动造。从表单引擎、表格引擎到图表引擎和流程图。可能现阶段最需要做好的就是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

我经历的职场歧视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放在这里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是回顾整个转行过程和从业经历,我还是很想说。

我是一名女性,也是一名程序员,更是一个普通的打工崽。可是总会有人因为你的性别对你进行一些或许无意或许有意的言语或行为伤害。

当时转行的时候,几乎听到的都是反对的声音,而这些反对的声音更多是出于一种刻板印象。例如“程序员很辛苦,不适合女生”——只要不想躺平都很辛苦,至少程序员薪水好一点。“写代码很难,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女生不适合”——只要肯用心肯下功夫,智力正常的人类都能胜任。

我转行后的第一份工作,平时大家一起讨论业务,有男程序员围过来,都有好事者调侃“女生就是好,这么多人帮忙写代码”,虽然只是一句调侃,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种伤害,只有我最清楚自己是如何写下一行行代码,绞尽脑汁解决一个个难题的。

第二家公司,部门 leader,甚至大学时期的男性友人,总是觉得我以后肯定要转产品、转项目管理,虽然我表明过很多次态度,毕竟我就是从这两个方向大费周章转过来的。

我辞职前,部门 leader 找我谈话,甚至直言觉得女生逻辑思维不如男生(现在在清华读工科直博的我的女同桌第一个不同意),我以后这行肯定做不长久,还说我想进大厂也能理解,毕竟女生追求稳定。为什么不觉得是人往高处走呢?反正我丁克一族,人生只为自己活,不必囿于厨房和幼崽。

所以也想对每一位看到这篇文章的女生说,如果你想转行或者求学或者别的什么事,只要不是生理上的限制,最不应该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性别。打破别人的偏见或许很难,但是打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却很简单,愿你我都前程似锦。

想对未来的自己说

现在又重新拾起学习这件事,每天都读一读技术文章,定期写一写博客。之前读了 React 核心开发者及 Redux 作者 Dan 的十年回顾,很受触动。或许我也应该学着与自己和解,什么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做什么事、现在在做什么事、能不能做成这件事。另外就是,做事情的时候试着全身心沉浸其中,精益求精,而非流于表面。

你要跳动吗

以上就是我这几年的一个匆匆掠影。最后也想说一句,我们团队缺人,所以,你你你你要跳动吗?

掘金年中主题活动 | 2021 我的半程成长之路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