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计算机网络-概论
这学期开始学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所以从这周开始更新计算机网络的课后习题。 1、关于对等通信,也即虚拟通信,错误的说法是:(A) A、其他说法都不对 B、数据分组从发方的网络层流到收方的网络层 C、数据帧从发方的数据链路层流到收方的数据链路层 D、数据段从发方的传输层流到收方的传输层
解析: 三种说法正描述了虚拟通信的内涵。
2、按照地理范围大小递…
计算机网络-概论
这学期开始学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所以从这周开始更新计算机网络的课后习题。
1、关于对等通信,也即虚拟通信,错误的说法是:(A)
A、其他说法都不对
B、数据分组从发方的网络层流到收方的网络层
C、数据帧从发方的数据链路层流到收方的数据链路层
D、数据段从发方的传输层流到收方的传输层
解析: 三种说法正描述了虚拟通信的内涵。
2、按照地理范围大小递增的顺序,给计算机网络排名.(C)
A、WAN, MAN, LAN, PAN
B、LAN, PAN, WAN, MAN
C、PAN, LAN, MAN, WAN
D、PAN, LAN, WAN, MAN
解析:
(1)个域网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覆盖范围一般在10米半径以内,如蓝牙耳机等
(2)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分布地区范围有限,可大可小,大到一栋建筑、 小到办公室内的组网
(3)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范围覆盖一个城市的网络
(4)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 覆盖很大地理区域,乃至覆盖地区和国家
3、OSI参考模型的第5层(自下而上)完成的主要功能是:(A)
A、会话管理
B、差错控制
C、路由选择
D、数据表示转换
解析:OSI 7层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第5层为会话层,其完成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
4、假设“线”上有一个传入帧 ABC ,由协议进行多路解编和处理 (A、 B 和 C 代表各协议及相应的报头,他们都按接收到他们的顺序给出)。传递到协议 B是什么消息,协议 B 又传递给谁什么消息?(D)
A、协议 B 从协议C获取 ABC,并传递ABC到协议 C
B、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AB,并传递BC到协议 C
C、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ABC,并传递BC到协议 C
D、协议 B 从协议A获取 BC,并传递C到协议 C
解析: 收方各层用到了解封装。底层协议A收到 ABC ,解封装时,去掉头部 A,并将BC提取出来交给上层B,B去掉收到的BC中的头部B,提取出C,提交给上层C。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层接口规范定义范畴的是:(D)
A、信号电平
B、接口形状
C、引脚功能
D、物理地址
解析:
物理层接口特性有: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1)机械特性:定义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2)电气特性:规定了DTE/DCE之间多条信号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特性如发送信号电平、发送器和接收器的输出阻抗、平衡特性等
(3)功能特性:描述接口执行的功能,定义接线器的每一引脚(针,Pin)的作用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只有C物理地址不属于接口规范,它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内容,起卓命名、标识的功能
6、在OSI参考模型中,第k层与它之上的第k+1层的关系是什么?(A)
A、第k层为第k+1层提供服务。
B、1层将从第k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第k层与第k+1层相互没有影响
D、第k层使用第k+1层提供的服务
解析: 参考模型上的每一层都利用下层提供的服务,为它的上一层提供服务。
7、使用 HTTP、 TCP、 IP 和以太网协议栈的网络发送一个1000字节的用户消息。每个协议头是 20 个字节长。使用此消息将使网络带宽的使用率达到多少?(C)
A、0.94
B、0.06
C、0.93
D、0.07
解析: 1000 / (1000 + 20+20+20+20),舍入到93%
8、协议数据单元(PDU)包含哪两个部分?(B)
A、接口信息和用户数据
B、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
C、接口信息和控制信息
D、控制信息和校验信息
解析: 封装的过程就是在纯用户数据基础上加上地址、校验等控制信息;所以,封装在各层上产生的PDU包括数据和控制两部分信息。
9、下面哪种拓扑是极其可靠,但同时也是极耗费成本的?(A)
A、全连通拓扑
B、星型拓扑
C、总线拓扑
D、环型拓扑
解析: 星型拓扑和总线拓扑是常用的局域网拓扑;全连通拓扑两两连接,成本高昂,但很可靠,断几根连接都不影响节点间的通达。
10、1500 字节的用户消息(信息)通过一个链路发送,在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分别使用 IP 和以太网协议,每层都有 20 字节的报头(其它层忽略不计)。协议报头开销占总带宽的比例是多少?(B)
A、0.033
B、0.026
C、0.017
D、0.013
解析:当报头都包括在内,该消息需要 1540 字节(1500 + 20 + 20)。40 除以 1540 字节(2.6%) 是协议报头所占比例。
11、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是什么?(A)
A、帧(Frame)
B、比特流(Bits)
C、分组(Packet)
D、数据段(Segment)
解析:在数据链路层中,实现相邻网络实体间的数据传输。
成帧:将比特流划分成“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和纠正物理层在比特传输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数据链路层功能需借助“帧”的各个域来实现。
12、客户端和服务器使用卫星网络,与在 22,500 km高度的卫星进行通信。由客户端 (或服务器) 发送一条消息给卫星,然后卫星再传递此消息到服务器 (或客户端)。客户端发送对服务器的请求后,需要多长时间等待来自服务器的响应?假定信号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处理不消耗时间,且以光速传播。(提示: 光速是 300,000,000 米/秒.)(D)
A、30ms
B、15ms
C、150ms
D、300ms
解析: 必须有一个往返的行程,其中包括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消息(客户-卫星-服务器)和从服务器到客户端的消息(服务器-卫星-客户端)。每个这些消息必须上到卫星然后再下来。因此,最低延迟为:2 * 2 * (22,500,000 m) / (300,000,000 m/s) = 0.3 s = 300 ms
13、消息 M 是由 UDP、IP 和以太网协议封装,以此顺序沿着协议栈向下。使用U、I、 E 、 M 分别表示 UDP数据段、IP分组、以太帧、消息(信息)。以它们被发送的顺序来写,最左边为最先发送。问:在数据链路层上,协议数据单元(PDU),是怎样的?(A)
A、EIUM
B、IUM
C、UIEM
D、MUIE
解析: 封装在最外面添加较低层的报头,并出现在最左边。以太网链路(属于链路层)携带以太网报头。
14、下列哪个选项是一个标准协议的参考模型(顶端到底部)?(D)
A、HTTP, TCP, IP, 802.11
B、HTTP, TCP, 以太网, IP
C、应用层, 会话层, 网络层, 链路层,物理层
D、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接入层
解析:
(1)OSI 7 层模型(自顶向下):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网络层,数据 链路层,物理层
(2)TCP/IP参考模型(自顶向下):应用层, 传输层, 互联网层, 网络接口层
TCP等都是协议不是参考模型。C答案接近 7 层 OSI 参考模型中但缺少了表示层和传输层。
15、OSI-7层参考模型和TCP/IP-4层参考模型都具有的功能类似的层是哪个?(选择最恰当的一个)(A)
A、网络层和传输层
B、应用层
C、表示层
D、接入层
解析: 表示层和接入层首先排除;不选择应用层,是因为虽然都有名字相同的应用层,但是功能差别较大,TCP/IP的应用层对应着OSI的上面三层的功能。
文章来源: blog.csdn.net,作者:小小成_SXS,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链接:blog.csdn.net/SONGXIAOCHEN_/article/details/11558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