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力计划二期的关于技术写作的观后感,及常见QA|创作者训练营第二期

image.png
头图/邓邓 鲁迅百草园

4月17日,我们在掘金社区举办了掘力计划:创作者训练营第二期,听完几位老师的分享,作为从业几年小编的我,真的受益匪浅。所以我打算总结下几位老师讲的重点,分享给大家。然后,补充一些常见的疑问。

image.png

工业聚分享的是《和工业聚一起聊聊技术与写作》,

主要内容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技术与写作的关系

这部分,工业聚认为,技术与写作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写代码其实就是一种写作。

第二部分,主要分享几种常见的技术写作的种类

比如:代码注释、技术文档、需求文档、工作邮件、错误报告、即时聊天、技术文章等。

第三部分,他分享了为什么要参与技术写作?

我觉得这部分很有意思,对于我们来说,凡事多问一个Why,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工业聚的观点是:技术写作是贯通技术实践和技术表达的桥梁;然后通过五个层面来详细证明这个观点(如图1),包括多加学习、多加思考、多加实践、多加写作、多加表达;通过这五个多加,对应的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理解水平、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丰富自己文本表达、更好的组织自己的口语表达。

image.png
图1

听过当天直播的小伙伴,应该会有印象,工业聚的逻辑特别清晰,讲述的条理性也很棒。这五点能力层次模型我对应整理为:学到更多(Learn More)、更多思考(Think More)、Practices More(更多练习)、强化逻辑(Reinforcement logic)、表达自己(Express Yourself)。

第四部分,技术写作定位

他分享的是技术写作的几种定位;分别是技术专家、技术网红/自媒体、技术作家;根据定位去对应的输出相关的技术文章,或是交流技术问题、深入研究专业方向,以及当下技术热点讨论等。

他作为一个高产技术文章的KOL自然会考虑到一些,传播向、科普向、研究向的一些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或者大众的技术写作者来说,一般是笔记总结类、分享文章类、吃瓜热点类。对于分享类的文章,你就需要考虑到你的受众,根据受众去合理优化你的文章,这样传播更广。笔记类一般是给自己看的比较多,但是为了避免你很久之后来看自己的笔记看不懂,建议细化下内容,添加下当时是怎么思考的,这样一来不仅其他人看到你的文章会受益,之后你复习的时候,也能事半功倍。

第五部分,文本的质量光谱

主要观点是:高质量的文本——在事实和理性的基础上建构可靠的知识体系 。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写文章基于事实来,不能脱离实际;凡事多思考,不盲从。

第六部分,技术写作的误区

这部分diss的文章类型比较多;具体的可以去工业聚发的文章链接去看,很详细。主旨就是,内容为王,不要做文档优化大师,不要流于形式。

第七部分,严肃型技术写作的基本模式

其实就是我们大学毕业论文的格式。
包括:
a.摘要/前言(Abstract/Preface)
b.主题介绍(Introduction)
c.结构概览(Overview)
d.内容主体(Main body)
e.总结/反思(Conclusions/Reflections)
f.致谢(Acknowledgements)
g.参考文献(References)

第八部分,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这里我贴上工业聚在会后发的原文链接,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详细看看。mp.weixin.qq.com/s/0gGr8TD3Y…

袁滚滚分享的是《寻本溯源:中美技术写作历程与经典分析》

这个话题确实眼前一亮,有种外面的世界竟是这样的感觉。她分享的内容主要是三个部分,包括技术写作往事、技术写作的意义与价值、中美技术写作流派与经典分析。

技术写作往事

通过第一部分技术写作往事,我们了解到,其实技术写作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大概在公元前 384-322 年就出现了。然后从国外和国内来分别分析,技术写作的发展。包括,国外的 Geoffrey Chaucer《星盘笔记》(1343–1400)、牛顿 1687 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国内的 1956 年 夏培肃 设计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同时时编写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以及大家熟悉的《电脑报》《程序员》。
还通过几个大家熟悉的技术写作界的大佬,池老师、阮一峰、(还有一个我不认识,孤陋寡闻了)来给大家树立榜样。图2

image.png
图2

技术写作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部分,分享了技术写作的意义与价值;这部分重点分享了技术文档、技术文章、技术图书的写作的具体框架以及对应的实用工具;我对应的截图,方便大家快速了解下:

1.技术文档写作流程及工具介绍;写作流程主要有六个阶段,包括准备、调研、画框架、写作、修改、更新等。工具侧主要是ProcessOn(做时序图、流程图、脑图等)、markdown(文本编辑器)、DeepL(翻译助手,我在知乎找到了一篇相关文章,zhuanlan.zhihu.com/p/130333653…

image.png

image.png

2.技术文章写作流程及工具介绍;写作流程主要有四个阶段,包括选题、发布平台、分发等。工具侧主要是ProcessOn、markdown、秀米(早期的h5排版就用这个)。

image.png

image.png

3.技术图书的基本写作流程及工具介绍;这部分内容涉及出版流程了,主要是针对编辑内部的图书策划需要准备的东西,对于我们技术写作者可以简单了解下;如果要出书,我们需要跟我们对应的图书编辑沟通,提供内容就好(包括,图书标题、摘要、篇幅、主体内容简介、个人介绍、社会价值等)。

这部分的工具包括ProcessOn、markdown、To Do List(因为出版的事情分前中后期,涉及的事情和人巨多,所以一个清单列表简直就是不要太友好哦)。甚至日常工作,我觉得都很有必要,强推!!

image.png

image.png

中美技术写作流派与经典分析

第三部分,对中美技术写作流派与经典进行了一个分析;通过国内外典型的几个技术人物,给大家分析下流派,内容比较高大上,确实能开阔眼界。感兴趣的小伙伴,我们有视频回放的,可以去看看。

本来想几个老师的内容一起梳理的,内容有点多,我分成上下两篇,我缓一缓给大家分享吧。

常见技术写作的QA。

Q:怎么区分内容是搬运还是原创?如何界定这个度?

A:毕业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很多学校内容相似度超过20%算是搬运;当自己的文章,引用太多别人的内容(相似度大于50%),一定要标注引用谁谁谁的。

Q:站内是如何定义好文章的,什么样的问哈那个会被推荐?

1.标题清晰明确;
例子:从 0 开始手把手带你搭建一套规范的 Vue3.x 项目工程环境
反面例子:Vue3.x 项目工程环境 or Vue3.x

  1. 内容原创
  2. 有自己的观点
  3. 结构清晰,有背景、主体、尝试、代码、思考、总结、引用等。
Q:如果觉得自己文章很好,但是又没被推荐,怎么办?

A:找官方battle,如果觉得文章不推荐,说明理由。

Q:如何去鉴别自己的文章写的好还是不好?

A:去投稿,最好能联系到对方那种;让专业的编辑告诉你,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标准是什么?

这样你就能对应的去提升。

好了,今天想到的东西就这样,下次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