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 未来的机会在哪?

前言

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码农们, 刚就业就遇到了如此恶劣的国际环境, 疫情, 内卷, 政策转向带来的各种裁员… 但看似不安的充满危机的前景或许正在酝酿新的机会. 一切都是历史的轮回.

正文

微信 2011 年

钉钉 2014 年

菜鸟网络 2013 年

支付宝 2004 年

淘宝 2003 年

抖音 2016 年

头条 2012 年

拼多多 2015 年

美团 2009 年

阿里云 2009 年

阿里巴巴 1999 年

快手 2014 年

中国 GDP 在 2015 年之后进入 6 时代. 从 2000 年的 1.2 万亿美金 到 2017 年的 12 万亿美金, 17 年 GDP 翻了 10 倍.

从 2017 年开始至今 4 年, 中国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现象级企业. 为什么时至今日, 国家要重拳出击打击科技巨头?

道理很简单, 因为从 2015 年开始 阿里就不创新了, 腾讯就不创新了, 各大资本加持下的科技巨头发现创新变得昂贵, 事实上如果没有 字节, 快手, 拼多多这些 2014 年之后崛起的公司, 内卷爆发可能还要早两年, 但无论是下沉市场还是内容行业爆发, 都不足以满足资本对利润的渴望, 基于消费逻辑的互联网创新, 经历了 20 年终于落下了帷幕.

2021 年, 国家政策转向开始从追求效率转为追求平等,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 中国 GDP 增长变缓, 人口出生率下降, 未来 GDP 翻一番可能要到 2035 年, 从过去的几年翻一番, 到七八年翻一番, 再到十几年翻一番. 如果再放任高 ROE 的科技行业野蛮生长, 社会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社会阶层固化分裂, 这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几乎是灾难性的.

事实上从 2014 年开始, 互联网金融, P2P, 互联网医疗, 人工智能, 这些科技创新在消费端几乎全部折戟, 从国家寄予厚望的资本创新最后变成了资本闹剧.

今年的政策转向其实早有征兆, 从国家层面讲, 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的资本创新已经到了无新可创的地步, 或者即使有, 但是赚惯了快钱的资本哪里看得上这些蝇头小利, 苦哈哈需要深耕的领域.

资本的趋利性必须套上枷锁, 强迫其转向, 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就是中国未来 20 年的房地产业. 相比房地产带来的金融化副作用, 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既能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又符合碳达峰的要求, 可比房地产好多了.

而对于软科技, 中国中小企业的巨大体量, 需要一种服务化的网络, 解决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要素流通问题. 前 20 年, 国家大力投资基建, 发展网络宽带, 通信技术, 消费互联网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内容型网络的发展, 更让人和人之间的要素流通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 这种发达程度已经事实上超过了西方国家

这也是为何经常会有西方国家的人到中国吐槽自己国家各方面落后, 但人均 GDP 却又高于我们, 这种明明比我们富有但是又没有我们发达的矛盾的核心点在于, 20 年里消费互联网技术并没有从国内普及到国外, 就目前来看, 仅有 TIktok 这一例. 同时也从侧面说明, 人与人之间的要素流通的发达和繁荣对于提升整体国力是有限的. 毕竟我们控制不了全世界.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单元, 但社会经济运作的效率关键还是在于企业, 中国的企业的低效率和人消费的高效率之间的不平衡, 已经展现出一些恶果, 首先大部分行业收入增长赶不上消费增速. 年轻人月光, 信用透支已经是普遍现象.进一步引发内卷, 躺平等等社会现象.

如果未来中国到 2035 年 GDP 翻一番, 新增国民收入不能分配到 80 90 00 后者三代人, 你们能想象自己的父母和自己一样月光是个什么场景么?

打击科技垄断, 重置经济逻辑, 打造新产业, 去房地产化,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高端制造, 教育行业改革, 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分流这些政策改革都是建立在上述逻辑之上. 即中国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

因此我认为未来 20 年软科技的机会在于企业和企业间的要素流通.

当你在淘宝上选择一件商品, 点击购物, 下单, 然后坐等快递送货上门, 这看似简单的背后其实是一条复杂的供应链在支撑你便利的生活.

是无数个企业和无数个人共同协作完成了这一件事. 但前 20 年, 这条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最为典型的一个证据, 在我们所服务的几百万中小企业中, 大部分还在使用装有 Windows XP 的电脑.

相比你手里最新款的手机, 桌子上最新的 Mac, 中小企业内部的信息化设备的更新频率非常低, 甚至我在一些客户那里看到的还有大量的纸质的报表在统计. 这还是杭州, 我很难想象在更偏远地区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就是几千万这样的中小企业, 共同组成了一条庞大的供应链, 不仅供应国内消费者, 还输出到全世界. 量大, 利润低, 是这条网络的真实写照.

但未来逻辑在发生变化, 我们不得不面临, 出口增速下降, 低端产业转移, 人民币升值降低企业利润. 监管升级, 进一步推高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

事实上中小企业只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 这个群体过去的特征是, 经营不规范, 组成形式各种各样, 淘汰率高, 今年开, 明年关门的企业一大把.

而随着时间推进, 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被汰换. 但机会也在于此.

未来 20 年软科技的机会就在于中国需要升级自己庞大的供应链, 这供应链中的 90% 是中小企业, 是亿万劳动者. 如何服务他们, 让这些中小企业能够真正优化流程, 提升运营效率, 降低成本. 能够在面对逐步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具有竞争力是我们软科技从业者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这是时代的新趋势, 也是没有赶上消费互联网红利的软科技从业者全新的广阔的机会. 中国将从人口红利, 切换到企业红利时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