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训营】- Http实用指南√

知识回顾

状态码

image.png

100~200 表示继续处理的请求,比如协议升级,最常见的就是websocket 101。

200~300是成功。

300~400之间重定向

400~500请求有误

500以上是服务器问题

比如我们第一次访问掘金页面,响应码是200 OK,就代表没问题。

image.png

当我们再一次访问掘金页面,响应码就变成了304 Not Modified,代表这个网页有缓存,就不需要再次请求一次资源,它实际上拿到的页面资源是从缓存里取的。

image.png

当我们在url后加入请求参数?aaa=1&bbb=2,因为url变了所以要重新发送请求,返回的状态码是200

image.png

同时你也能看到你通过URL发的参数有哪些:
image.png

这个Network页面主要是看什么呢

主要是三个:Request MethodRequest Headers和刚刚咱们看到发送/请求的参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请求参数有的是刚刚我在url后尾直接追加参数的这种属于get方法,还有一种post方法、put方法那种常用的是放在body里。

一般出问题就看这三个。

课程里主要说的是应用层,HTTP是怎么工作的,主要还是使用Node时会接触得多。

目前还没涉及到Node,所以提前补充一下专业知识:

HTTP协议分析

image.png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请求头和请求体是需要一行隔开的。

请求方法

请求方法除了最常用的getpost以外还有:

Method 解释
GET 请求一个指定资源的表示形式,使用GET的请求应该只被用于获取数据
POST 用于将实体提交到指定的资源,通常导致在服务器上的状态变化或副作用
PUT 用请求有效载荷替换目标资源的所有当前表示
DELETE 删除指定的资源
HEAD 请求一个与GET请求的响应相同的响应,但没有响应体
CONNECT 建立一个到由目标资源标识的服务器的隧道
OPTIONS 用于描述目标资源的通信选项
TRACE 沿着到目标资源的路径执行一个消息环回测试
PATCH 用于对资源应用部分修改。

从特点上再重新划分为

  • Safe(安全)
    • 不会修改服务器的数据的方法
      • GET HEAD OPTIONS
  • Idempotent(幂等)
    • 同样的请求被执行一次与连续执行多次的效果是一样的,服务器的状态也是一样的,所有safe的方法都是Idempotent的
      • GET HEAD OPTIONS PUT DELETE

到底怎么理解幂等呢?

比如说set方法是幂等的,假如有一个方法将1改成2,无论执行多少次,结果都是2,所以它是幂等的,但是add方法就不是幂等的了,因为执行一次和执行多次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再举一个实际场景的例子,例如支付这个操作必须是幂等的,假如我支付了钱,结果因为网络不好,后台已经执行了,但前台没有拿到对应的反馈,那么用户很可能再次点击支付操作,假如不是幂等的,那么第二次点击支付又会多执行一次支付操作,结果就是扣了两次的钱,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应该保证幂等,使多次对本次订单重复的支付操作的结果是一样的(只扣一次的钱)。

请求头

常用请求头 解释
Accept 接收类型,表示浏览器支持的MIME类型(对标服务端返回的Content-Type)
Content-Type 客户端发送出去实体内容的类型
Cache-Control 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如no-cache
If-Modified-Since 对应服务器的Last-Modified,用来匹配看文件是否变动,只能精确到1s之内
Expires 缓存控制,在这个时间内不会请求,直接使用缓存,服务端时间
Max-age 代表资源在本地缓存多少秒,有效时间内不会请求,而是使用缓存
If-None-Match 对应服务端的ETag,用来匹配文件内容是否改变(非常精确)
Cookie 有cookie并且同域访问时会自动带上
Referer 该页面的来源URL(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请求,会精确到详细页面地址,csrf拦截常用到这个字段)
Origin 最初的请求是从哪里发起的(只会精确到端口),Origin比Referer更尊重隐私
User-Agent 用户客户端的一些必要信息,如UA头部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